TOP
頭頂年內“最強板塊”光環的有色金屬,明年還會強者恒強嗎?臨近年底,這一問題也成為了各大機構在展望2026年時的聚焦所在之一。
根據證券時報記者近日梳理的多份最新研報,機構普遍認為有色金屬市場的價格中樞將在2026年進一步抬升,特別是考慮到人工智能(AI)、電力、新能源、高端裝備制造等帶來的新興需求崛起,銅等有色金屬的供需將進一步收緊。
由于板塊熱度不減,2026年資金如何在元素周期表中覓得更多良機,仍將是市場的重頭戲之一。
中國期貨業協會11月12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,10月份有色銅期貨品種成交量585萬手,同比增長86.3%,環比增長39.8%;成交額2.5萬億元,同比增長108.93%,環比增長49.15%。同時,該品種沉淀資金仍然超過430億元,在商品期貨品種中繼續占據次席之位。
如此強勁的成交數據,背后是市場參與者對于有色銅的持續看好和積極參與。近期,美國政府將10種列入對美國經濟與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礦產清單總數擴圍到60種,其中就包含對電動汽車、電網和數據中心等起到關鍵作用的銅。
中金公司分析師齊丁認為,考慮到AI、電力、新能源、高端裝備制造等帶來的新興需求崛起,以及供應側資本開支不足和供應擾動增加,以銅、鋁、錫為代表的基本金屬有望在2026年展示亮眼表現。
“需求韌性(新能源+電網投資)疊加供給瓶頸,有色銅的價格中樞有望繼續抬升。”中信建投分析師王介超表示,2026年依然看好有色再進階,維持牛市格局,這一輪牛市的需求終端將指向“新質生產力”,因此可以稱之為“新質生產力牛市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相關的有色標的不僅在期貨市場成交火爆,在股市上也拿出了一騎絕塵的表現。目前,有色板塊領跑A股31個一級子行業,成為表現最耀眼的板塊之一。截至11月12日,跟蹤中證細分有色金屬產業主題指數的有色金屬ETF基金(516650),今年以來漲幅達到了77.19%。另外,從上市公司披露的2025年三季報來看,有色金屬行業的整體業績增長進一步提速,板塊內的141家上市公司有近九成實現盈利,其中23家公司的歸母凈利潤增幅超過100%。
中信證券預測,有色銅仍將是2026年金屬行業最為確定的配置方向之一。受益于流動性寬松和供應端趨緊的拉動,預計2026年銅價格區間為10000~12000美元/噸,而且板塊估值提升的邏輯較強,供給側約束將繼續作為配置的主線思路。
王介超認為,2006年或將出現的大宗商品牛市有所不同,其需求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并非傳統的基建地產,而是來自新能源、新材料、AI、軍工航天等新興領域。在中美博弈背景下,戰略金屬的稀缺性與戰略價值進一步凸顯,需求彈性顯著高于傳統工業金屬。從供給側來看,由于資本開支不足與資源保護主義將導致供需矛盾加劇。歷史上,有色金屬的供給彈性較高,但近年來受雙碳政策、供給側改革、資源民族主義等擾動的影響,資本開支嚴重不足,供給約束也長期化。
當前,全球AI數據中心對于銅等有色產品的需求較為旺盛。摩根大通策略師團隊最新發表的研究觀點認為,未來五年,全球AI數據中心的建設將是一次“非同凡響且持續”的資本市場事件。AI數據中心的建設熱潮至少需要5萬億美元,甚至可能高達7萬億美元,這無疑將影響所有的資本市場。
除了銅,鋁等金屬品種也在市場走強,估值補漲的預期頗為強烈。天風證券在最新發布的研報中指出,傳統周期行業中的電解鋁已逐步轉型為“上有價格彈性,下有分紅支撐”的優質稀缺資產。在供給剛性的托底下,鋁價中樞有望穩步上移,高利潤也將維持長周期。
而對于周期行業,國內頭部私募機構淡水泉則表示看好。該機構關注“反內卷”政策帶來的結構性機會,認為周期性行業的增長邏輯正從無序擴張轉向質量提升、從價格競爭轉向價值創造。在行業政策引導與市場出清的雙重作用下,具備競爭優勢的龍頭企業有望從中受益。
Copyright © 2000-2025 中金網 版權所有 網址:www.china114sm.com 營運商:廣東南海鵬博資訊有限公司 經營許可:粵B2-20120193 粵ICP備11039585號
粵公網安備 44060502000397號 


